近日,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学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小荣的作文在网上走红。
小荣在作文中写道:“爸爸,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还有江苏常州市龙虎塘小学六年级学生费东在作文《手机》里写道:“别人都要生二胎,我爸妈不用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小儿子——手机。”
该文在第二届全国少儿诗会中获得一等奖,也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
小荣:希望爸爸能放下手机,多陪陪我
小荣父亲:争取改掉坏毛病,多陪伴孩子
在网上引发“手机爸爸”讨论的小荣今年10岁,是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学一名四年级小学生。
小荣成绩在班里算中等,小荣的爸爸平常在工地打工,妈妈则开三轮车载客,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只要父亲能陪他玩耍,他就很开心。
小荣心里很清楚,父母平时打工挣钱很辛苦,所以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自觉地写完作业,想着等父亲回来后,就能陪他一起看电视、玩游戏了。可是小荣发现,父亲每次回家就只顾着玩手机,不愿陪他玩,“让爸爸陪我出去玩一会儿的时候,爸爸都会说‘走开,别打扰我’。”小荣说。
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小荣看到这篇命题作文《××,我想对你说》,便写下《爸爸,我想对你说》:“每当周末时,你就会玩手机,玩完手机看电视。你就不想想你的儿子吗,你的儿子已经快烦死了。我想对你说,放下手机。”
对于此事,小荣的父亲说,以前还带孩子去文化广场玩耍,现在工作有点忙,是没时间陪孩子去玩。
“确实玩手机上瘾了,回家后没事就聊一下微信。”他说,自己忍不住翻手机,本想看一眼,可是打开后就忍不住再多看一眼,就这样每次都把时间浪费在玩手机上了。
“我会争取改掉这个坏毛病,留多一点时间陪孩子。”
同学妈妈:看完作文后,心仿佛被重击
邱女士的儿子小号是小荣的同班同学,邱女士称“在朋友圈看完小荣这篇作文后,我的心仿佛被重锤敲击了一番,很震惊。”邱女士介绍,小荣写的作文,语句虽然稚嫩,可内心的情感却力透纸背。
在这次考试中,邱女士的儿子小号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文中他向妈妈提出了疑问:“谢谢您时时照顾我,可是我心里想什么,您知道吗?”
原来之前,为了生计,邱女士和丈夫时常在外打工,没有时间陪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小号努力读书,不仅平均每科成绩都在85分以上,还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
后来家里经济条件好转后,邱女士辞去工作,全职在家陪伴孩子。然而,小号想要的母爱却被一个无形的“敌人”——手机夺走了。
小号说,妈妈常常看手机,虽然爸妈给他买了很多玩具甚至电脑,可是对于他来说,玩游戏、看电视只不过是他的一种消遣,无论如何都代替不了爸爸妈妈的陪伴。
任何人不能当着孩子看手机,你能做到吗?
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是个榜样,他在《朗读者》节目里说:“现在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他们自己却不帮助孩子看书。
“我们家就有一个规定,任何人不能当着孩子看手机。”“比如我孙女4岁,我们都不能当着她看手机。包括我儿子现在都34岁了,我当着他的面都不玩手机。”
郑渊洁的儿女出类拔萃,原因固然很多,但坚决不当“手机的爸爸”,恐怕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条。
一组漫画告诉你,成长路上,没有了陪伴的温暖,孩子的内心该有多孤独
他希望能和你一起度过玩耍的时光,
而不是看你一言不发地低头玩手机。
他希望能和你说说话,
和你分享他的开心和难过,
而不是看你对他爱搭不理。
家长与孩子相互交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谓“手机爸爸”、“手机妈妈”其实是家庭教育的“木马病毒”,“删掉”了孩子理应获得的幸福快乐,也侵害着孩子的美好童年和未来希望。
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教育思维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更新”和“杀毒”,让“手机爸爸”、“手机妈妈”们丢掉手机,真正实行到“孩子爸爸”、“孩子妈妈”的角色转换,再忙也要和孩子说说话、玩玩游戏、逛逛公园、看看电影,再累也要给孩子一个拥抱、一声问候、一句夸奖、一份祝福。
这或许比为他们赚再多的钱、买再好的琴、住再好的房、坐再好的车更值得骄傲和自豪,更有快乐感和幸福度。
|